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商业 > IAA MOBILITY 2025丨车凌科技 CTO 刘晓贝:以软件技术助力全球汽车产业链协同

IAA MOBILITY 2025丨车凌科技 CTO 刘晓贝:以软件技术助力全球汽车产业链协同

2025-09-17      来源:华夏财富网     编辑:张军

当地时间9月10日,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(IAA Mobility专场)在慕尼黑会展中心成功召开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希雅(Hildegard MÜLLER),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翟谦,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付炳锋及来自中德汽车产业界14位领袖出席了本次会议。

IAA MOBILITY 2025丨车凌科技 CTO 刘晓贝:以软件技术助力全球汽车产业链协同第1张

车凌科技CTO刘晓贝受邀出席,与全球汽车业界人士,共探“产业链供应链跨国协同”议题,并分享了车凌科技对于以软件为纽带链接全球供应链的深度思考,以下为讨论实录。

IAA MOBILITY 2025丨车凌科技 CTO 刘晓贝:以软件技术助力全球汽车产业链协同第2张

软件打破壁垒,数据化加速协同

作为论坛中唯一聚焦汽车智能软件领域的企业代表,刘晓贝在对话中首先点明数字化对打破产业链协同壁垒的核心价值。他指出,当前汽车产业正从 “硬件主导” 向 “软件定义” 加速转型,而数字化技术已成为连接全球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纽带。“过去,硬件供应商、软件服务商、整车厂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与数据壁垒,而现在借助 AI技术、数据技术和智能工具链,所有生态参与者都能在合规框架内高效共享资源。 软件和硬件的边界已经被打破,谁更擅长利用新技术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,谁的方案就更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。”

跨国协同:从合规标准到开发模式的融合

中德产业的跨国协同是双向的,经历了一个互相借鉴和融合的过程。从数字化和开发模式两个方向来举例。从数字化方面看,一个很好的引入欧洲经验的案例就是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 。像车凌这样的软件公司,每天都在处理数据和各种在线服务。GDPR是一套非常健全和严谨的安全与合规框架。我们会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复制相应的技术架构和运营模式,在构建系统时也会引入相关的流程规范,以确保平台安全且符合客户的合规要求。我们认为这一点很重要,因为随着汽车向云端同步越来越多的数据,就必须更加重视这些数据的合规使用方式,说明中德两国的产业都很认同这样的合规框架。

另外一个案例是针对产业链协同中 “开发模式差异” 这一行业痛点, 双方演进出了“敏捷与瀑布开发融合” 的实践思路。汽车行业传统的V字形模型开发流程注重严谨性,而软件领域的敏捷开发更强调快速迭代,二者并非对立关系。“我们在与欧洲主机厂合作时,会在软件交付环节采用敏捷模式,通过两周一次的迭代快速响应客户需求;同时严格遵循整车制造的模型流程,确保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、安全性符合汽车行业最高标准。” 这种 “取两者之长” 的协作模式,既提升了交付效率,也保障了产品可靠性,目前已在车凌科技数字座舱、智能网联平台、智能出行服务平台等跨国项目中落地验证。

在谈到跨国供应链协同的长期发展时,刘晓贝特别强调 “人才和文化交流” 的重要性。作为曾任职于德国企业的技术管理者,深受德国汽车文化的熏陶和培养,他深知中德汽车产业在技术理念与实践经验上的互补性:“中国汽车产业在软件智能化、用户体验创新上走在前列,而德国企业在系统化工程、项目管理流程构建、精密制造标准上积累深厚。” 为此,他建议两国政府与行业协会共同推动汽车领域年轻工程师交流计划 — 中国工程师可赴德学系统化的架构设计与质量管控体系,德国工程师也可来华了解智能汽车软件的快速迭代与场景落地逻辑,“技术的协同最终要靠人的协同,当年轻一代工程师能理解彼此的技术语言与文化背景,产业链协同才能真正从‘业务合作’走向‘生态共生’。”

IAA MOBILITY 2025丨车凌科技 CTO 刘晓贝:以软件技术助力全球汽车产业链协同第3张

未来,车凌科技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纽带,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链在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,让每一段里程更有价值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【上一篇】:
【下一篇】:已是最新文章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标注